聚焦民生、化解矛盾,促進發(fā)展、助力執(zhí)政,這里是《今日關注》。在城市管理當中,居民占用公共區(qū)域種菜的現象,似乎是一個“老大難”問題。一邊是種菜帶來的各種環(huán)境影響,一邊是居民對于種菜的鍥而不舍。宣傳、勸導、制止,各種手段都是治標不治本,管理往往陷入“屢禁屢種”、“屢種屢禁”的怪圈。那么,城市種菜亂象,到底有沒有辦法治理呢?來看記者的調查。
綦江區(qū)古南街道的康德城小區(qū)周邊,有一片山林。近兩年,這里的樹木遭到大面積砍伐,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塊菜地。
市民:“樹木多大一根根的,被砍了。這些大石頭,影響安全,你們上去看得到,多大根的黃葛樹被砍了。 ”
種菜的山坡距離居民樓不到20米,農具棚、化糞池、垃圾堆,隨處可見,臭味難聞。
市民:“晚上風一吹過來,那個臭味真的大。你把樹子砍了,容易山體滑坡水土流失?!?/p>
實際上,綦江區(qū)古南街道的這種情況并非個案。在我市各地,居民占地種菜、毀綠種菜并不鮮見。剝皮砍樹、燒荒積肥、私搭亂建,種菜熱火朝天,帶來的危害和隱患也層出不窮。
種菜市民表示,要開荒就得砍樹,至于開荒的面積,想開多大就多大。而對于記者提醒燒荒有危險,種菜市民表示:“就是煙子,我就是在這里守到,就是要守到?!?/p>
記者在12345熱線和華龍網問政平臺查詢發(fā)現,關于城市種菜的投訴,僅2024年就有2000多件。一邊是不勝其擾,一邊卻是樂此不疲。不少種菜者告訴記者,對于他們來說,種菜既能補貼家用,更是一份精神寄托。
記者:“種菜的話能節(jié)省多少錢?”
種菜市民:“多少節(jié)省點,一天兩三塊錢嘛?!?/p>
種菜市民:“荒起也等于零,倒不如讓我們這些來耕種,別人還要健身,我們動起來身體也好,還有個精神寄托。”
據了解,居民們種菜的地方,大多是閑置土地、儲備土地和未移交的綠地。按照規(guī)定,在這些土地上不允許私自開墾種菜。那為何種菜亂象還是屢禁不止呢?
原因一:土地所有者“有心無力”。由于被開墾的菜地分布廣,管理起來難度很大。
綦江區(qū)南州城市發(fā)展集團有限公司土地運營部負責人李顯平:“當你把樹栽下去之后,沒隔幾天,因為栽的是小樹,種菜的又把你種的樹挖了、扔了,你沒有那么多精力,也沒那么多財力來做這個事。”
原因二:管理職責不明。對屬地鎮(zhèn)街社區(qū)來說,他們沒有執(zhí)法權,能做的主要是宣傳、勸導,但收效甚微。
綦江區(qū)古南街道農場社區(qū)黨總支書記羅華麗:“有一回逮到人了,我們報派出所。派出所說不歸他們管,該城管管。結果給城管局反映,城管又說這個不歸他們管。我們又給林業(yè)局這邊反映,反正都沒有得到解決。我們現在以勸導,引導為主,我們又沒有執(zhí)法權?!?/p>
大渡口區(qū)跳磴鎮(zhèn)副鎮(zhèn)長李剛:“我們屬地來說,我們管也不對頭,不管也不對頭。只要你不去維護它,不出兩個星期,老百姓就全部給你種起,我們清理一次說老實話,還是要很大成本,至少要花上萬,幾萬?!?/p>
原因三:管理缺乏法律依據。據城管部門介紹,雖然根據《重慶市城市園林綠化條例》,在城市園林綠地內,禁止破壞城市園林綠地地形、地貌和水體,禁止種植農作物。但居民毀綠種菜的地方,大多是沒有建成或沒有移交的綠地,他們能做的也很有限。
大渡口區(qū)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(zhí)法支隊副支隊長邱雙龍:“有些綠地如果建設好了,毀綠占綠是可以處理的。如果綠化沒有建好,建都沒建,就不存在處罰的問題了?!?/p>
大渡口區(qū)城市管理局綠化科科長況宜:“雖然市里面出了一個閑置土地的管理辦法,建議簡易復綠,但是指導性的,沒有法律處罰依據。”
整治城市種菜亂象,真的就無解了嗎?走訪中,記者在綦江區(qū)通惠街道見到了一個新事物。當地社區(qū)和土地所有者將已征未用的耕地平整出來,設立“共享農場”。以一平方米一年10元的價格,租給需要種地的居民。
綦江區(qū)通惠街道新興社區(qū)黨總支書記吳建:“我們社區(qū)專門安排了一個工作人員進行日常管理,比如向他們提供水源,提供監(jiān)控,還有日常的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。疏堵結合,既滿足他們的種地需求,也規(guī)范我們已征未用地的管理,實現了一個雙贏的局面。”
綦江通惠街道的做法,對于治理種菜亂象提供了新的思路。目前,全市不少地區(qū)也在進行探索,其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或許值得借鑒。比如對已征未用的土地進行分類,原來是耕地的,可以利用起來進行規(guī)范種植;原來是林地的,堅決保持原貌,已經被破壞的要進行復綠;在高速路沿線和河流兩岸的,則要明確管理單位,加強執(zhí)法力度,杜絕安全隱患。
眼下,我市正在開展全域城市環(huán)境綜合治理,城市種菜亂象看似雞毛蒜皮,但背后卻考驗著超大城市的治理水平。整治種菜亂象,重在因勢利導,重在結合實際,既不能放任自流,也不能一刀切,只有找到問題根結,才能拿出解決問題的更優(yōu)解。
(重慶廣電-第1眼TV記者 劉洋 譚琴 賀寶)